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一切学问都是结构_宇宙重构

一切学问都是结构_宇宙重构

热帖

一切学问都是结构_宇宙重构
□福、眼福与脑福知识与结构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家的局限同义反复
人类追求幸福,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蝙蝠的发音与“福”相同,这种既无彩又无姿色的小动物便成为幸福的象征。
至于幸福的含义,每个人恐怕都有不同的理解。大饱口福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是因为美食家的嗅觉细胞、味觉细胞,对食物分子有着更为精细准确的分辨能力;他们身体的这一部分结构对于食物的那一部分结构,产生了更强的“亲和力”,并在彼此的挑剔选择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大饱眼福也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固然是乐事;而许多常见的事物,也可以百看不厌。例如有人称“天空是眼睛的美餐”,对他们来说夜晚的空,正如美食家的山珍海味。
如果对比一下口福与眼福,很容易发现它们有一种区别:口福是一次性享受,熊掌鹿唇经过美食家的结构处理,便转化为另外一种令美食家扫兴的结构;眼福是多次性享受,满天的星斗、浩瀚的海洋,你可以欣赏,我也可以欣赏,古人曾经欣赏过,后人还会继续欣赏。也就是说,口福是破坏性享受,它不仅要求占有美食,而且要经过对美食结构的破坏,才能够获得快乐;类似的“福”还有许多种,在这类“福”中,一种结构的“福”往往要建立在另一种结构的“祸”中。因此幸福与痛苦永远是形影不离、相辅相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如果把月亮当做眼福的“资源”,那么这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分配;类似的眼福“资源”各色各样,每一个人都可以各取所需,管理者也可以胸有成竹地对眼福“资源”进行按需分配。
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所谓口福或眼福,它们并不能够单独存在,在它们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幸福最终是“脑福”;当食物足以维系生命、眼睛和耳朵能够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之后,脑细胞便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追求,它追寻的是一种思维 之乐,它陶醉于自己的运转之中。
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动物中演化出来的,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乐趣或追求是思维的活动或游戏;当这种乐趣在生命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时,他便更接近于一个真正人的生活。因此,剥夺一个人的思想自由,实际上是剥夺他作为人的资格,而保留其动物的生命。
要想获得脑福,便要寻求学问。所谓学问,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享受脑福。
许多人都想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如果存在这么一条捷径,那么它就是结构,一通百通的知识就是结构,没有什么事物不是结构,没有什么学问不可以转化为或归结为结构学;搞明白一个事物的结构,搞清楚一门学问的结构,理解每一种结构所处的位置和它所起的作用,你便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大学问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人之所以没有成为学者,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容不下那么多的学者,或者说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成为学者的社会;进一步说,人类在自己的进化途中,追求物质财富的兴趣,似乎仍然大于追求精神财富的兴趣。
其实,无论是追求物质财富还是追求精神财富,都曾经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在于他理解了什么结构,他制造了什么结构,他对结构赋予了什么功能。对于富有商业头脑的人或“经济动物”来说,他们更注重于某种新的结构(每种新产品新商品都是新的结构)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时求智,彼时求利,这属于每一个人的自由。我们此时此刻则沉浸于欣赏结构的乐趣之中,结构是怎么来的,如何破译结构之谜,怎样探寻结构的秘密,此结构与彼结构有什么差异,什么结构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学习、写作、做学问,不少人都视为苦差事;刻板的教育、枯燥的说教,把人视为一种知识的容器,而且这容器要放什么东西,也要由教育者施与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知识,往往被填鸭式地输入,使之索然无味。其实,学习应当是欣赏学问,写作即在自己头脑里“上演”一部“思维戏”,做学问理应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事实上,许多学者正是处于这种乐趣之中,思维的成果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欢乐,使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或许是因为这种幸福太美好了,引起了没有这种幸福的人的嫉妒;或许是因为此人的思维成果,影响了彼人的物质利益;许多做学问的人被迫丧失了做学问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愚昧暂时战胜了智慧,权力暂时战胜了真理。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有知识有学问并不等于总是正确,许多学问并不属于科学(例如有关各种占卜知识的学问),而科学也不等于真理。
首先,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他永远不可能在掌握了全部信息和知识之后,才去采取行动。而且,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常常是不尽合理的,他对某一门学问的精通往往使他忽略了其他的问题。
其次,拥有知识和正确地使用知识,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这里面的情况相当复杂。有的人只是记住了许多知识,却没有掌握 正确使用这些知识的知识,即所谓的书呆子;还有的人则缺乏洞察力,他们不善于从繁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
近几百年,由于科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使人们对科学产生了一种近似迷信或宗教式的崇拜,误以为科学就等于真理,科学家就等于正确的化身,谁只要宣布自己的主张是科学的便可以强迫或诱使别人服从,这恐怕是近代许多悲剧的根源之一。
实际上,所谓科学只是近代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研究学问的方法,其特点是追求对事物的定量描述,以及根据思维逻辑对这种定量描述进行推理,并采用人工的或自然的实验装置对这种定量描述进行验证。
显然,科学只是研究学问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门研究学问的学问,它并不能够自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也不能够用其在此一问题上的成功来证明其在彼一问题上也一定能够成功。例如,同样采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成功地把宇航员送到了月球上,却不能够总是成功地预报气象和地震。事实上,在许多问题上,科学家总是持有不尽相同或完全对立的观点,显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不一定导致完全相同的结论,它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它的盲目崇拜有可能使科学变成一个宠坏了的孩子,他聪明伶俐却又忘乎所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并不是什么完美的怪物,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有时候坚强或固执,有时候则怯懦或虚伪。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和一个人的性格或道德,并不总是百分之百地联系在一起,其间的相互作用似乎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可能涉及到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不过,我们这里感兴趣的是科学家的诚实问题。事实表明,至少有那么一些科学家,他们为了获得事业的成功或虚荣心或申请到科研经费,有意夸大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采取了弄虚作假的手段,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改动实验数据。还有一些科学家,则迫于政府要人、大财团董事长或其他什么人的压力,违心地夸大某一研究项目的正面效益并故意隐瞒其中的负面效应。另外一些科学家,他们的诚实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仍然会出现“自己完全被自己所欺骗”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全神贯注的科学家,有可能被主观的因素、一厢情愿的想像、某些临界的不稳定状态而引入歧途,以致陷入难以自拔的错误泥塘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当尊重科学,因为正是科学使我们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目前为止,科学仍然是一种最有成效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且是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掌握并实施的方法;其原因或许在于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那些有效的研究方法都称之为科学,从而用“同义反复”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同义反复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它或者揭示了人类的无能,或者揭示了宇宙间一项最根本的规律。我们说一切知识学问都是结构,其理由则是“凡是了解某一事物的结构便可以算做具有这方面的学问”。小孩子说“因为它是好的,所以它就是好的”,其根据在于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证明的。爱因斯坦说宇宙间最不可理解的事物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似乎暗示着一切事物都可以相互转化。
那么,结构可以转化成无结构吗?无结构能够描述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究竟什么是结构。我们说“一切学 问都是结构”并不十分准确,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一切学问都可以称之为某某结构学”,例如化学是关于分子、原子的结构转变的学问,经济学是关于物质财富生产与分配结构的学问,艺术是引起人们兴趣的结构要素的组合;教育则是将某类知识分解为一份份单元,采用不同的载体,将它们逐一介绍给受教育者的相应位置上的脑细胞。但是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什么是结构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站在结构的角度上,重新审视以往的一切学问,而首先要建立起研究结构的普通结构学;在这门学问里,结构是一个抽象名词,它既可以指自然界某物体的结构,也可以指人类社会的某种结构现象。

奇点天文网 dprenvip.com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天文科普

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固态水

2020-10-10 7:07:09

天文科普

星系的韵律

2020-10-10 7:13: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