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聆听”暗物质的方法
暗物质(Dark matter)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占宇宙物质的85%。最初是为了解释为什麽强作用力(将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在时间上前后是相同的,所谓的轴子(axion)将为暗物质提供一个自然的解释。轴子暗物质不是离散的粒.- 104.9k
-
科学家发现地球和月球不是同氧双胞胎
根据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新墨西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地球和月球有着不同的氧气组成,而且氧含量与先前认为的不同。- 107.5k
-
地球早期的磁场可能来自地函而不是地核
科学家提出基本理论假设的改变,认为下部地函的一部分曾经是液态(液态部分不是在地核处),可能已经超过了早期历史中产生地球磁场所需的阈值,这可能会改变人们对地球历史的理解方式。- 108k
-
-
NASA新太空望远镜以「哈伯之母」Nancy Grace Roman 命名
Nancy Grace Roman 太空望远镜(即WFIRST)虽然和哈伯望远镜一样灵敏,但其3亿像素的广视野相机,拍摄范围比哈伯望远镜大100倍!这意味着一张Roman太空望远镜的影像将可涵盖100张相同细节的哈伯望远镜影像范围。- 71.5k
-
生命会找到出路──红矮星附近的行星很关键
红矮星(M dwarf)占主序星的大部分,是质量最小、颜色最红的恒星,且拥有高比例的类地行星。 因红矮星非常活跃,尤其是在站上主序星舞台前,会发出闪焰和大量的紫外线和X射线。- 102k
-
揭露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2020诺贝尔物理奖
2020的诺贝尔物理奖揭晓,其中一半颁给英国数学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因其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 而另一半则由德国天文学家Reinhard Genzel及美国天文学家Andrea Ghez,因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 104.8k
-
中国探测器完成月球取样
中国国家航天局周四表示,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于周二登陆月球,探测器从先前未开发的月球中采集岩石样本的任务已经完成,并准备送回40年来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样本。- 71.6k
-
2021年将要进行的六次太空探测任务
阿提米丝1号(Artemis 1)是美国NASA领导的国际阿提米丝计划的第一次飞行,目的是在2024年之前让宇航员重返月球。 这将包括一艘无人驾驶的猎户座宇宙飞船,将进行为期三周的绕月飞行。- 68.5k
-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器将于2022年发射升空
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器(ASO-S),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发射,这是其有史以来首次"触摸"太阳的任务。 这颗卫星将在距地球72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以便每天24小时密切关注太阳。- 74.5k
-
「玉山」、「飞鼠」立方卫星又延后发射
搭载着「玉山」(YUSAT)和「飞鼠」(IDEASSAT)立方卫星的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猎鹰九号火箭(Falcon-9),原定于台湾时间1月23日晚间10时40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时,因天候因素,未能.- 66.4k
-
金星上的磷化氢更可能是普通的二氧化硫
天文学家重新审查并解释了在2019年被广泛报道的声称金星大气中存在磷化氢气体的说法。 然而在一篇被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接受的论文中指出,在金星大气中常见的气体二氧化硫很可能是被探测到.- 69.5k
-
脉冲星的加速度揭露了银河系的黑暗面
天文学家利用银河系内脉冲双星的周期变化,估算其受到的重力以反推物质分布,扣除观测得到可见物质(恒星、星际介质、星云等...) 的贡献,推算银河系暗物质的密度分布。- 81.2k
-
-
高对比度成像揭示星系中的未知结构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以高成像动态范围技术,首次发现一个被微弱的无线电波覆盖的巨大星系,其中心有一个高能黑洞,无线电波是由中央黑洞的气体释放出来。 3C273距离地球24亿光年,是一个类星体。类星体是活跃星系.- 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