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个难以接受,却无可奈何的事实:我们生活在宇宙中最贫瘠的地方
2013年,三位天文爱好者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空洞结构——「KBC空洞」,该空洞大体上呈球形,直径达到了惊人的20亿光年。- 37.6k
- 2.1k
-
从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到通古斯之谜
2013年初在俄罗斯上空爆炸的一颗流星最终会有助于解释是什么在1908年夷平了数以百万计的树木。 1908年6月,一个宁静的星期二,时间刚过早上7点,一个耀眼的火球划过了西伯利亚的天空。几分钟后,巨大的爆炸推到了80万棵树木,站在距其60千米远地方的人也被掀翻在地。这是一场外星人混战的最终结果,一艘飞船在半空中被摧毁,而其他的飞船则返回并消失在了太空中。 79岁的退休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克多·茹拉夫廖…- 18.2k
- 357
-
【腦洞系列】既然太陽系是一個平面,如果航天器垂直飛,不就突破太陽系了
,知識不會,衹是姿勢不對;科學凡此種種,用人話講才能聽懂 文/天空之城團隊 當地時間,1977年9月5日,美國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展開了自己的星際之旅。 在飛行的過程中,它經歷了木星和土星的兩次加速,獲得了更高的飛行速度,直到今天依然保持著人類最快探測器的紀錄,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宇宙深處飛去。截至2020年1月12日,在經歷了42年多的飛行後,旅行者1號探測…- 46.2k
- 2.4k
-
Ultima Thule:太阳系的新边疆
2015年8月底,就在完成冥王星系统的历史性飞掠之后,新视野号小组向NASA提交了下一步的考察方案——让探测器在2019年的第一天抵达一个名叫2014 MU69的目标,以实现与柯伊伯带小型天体的第一次近距离交会。其实早在新视野号立项之初,任务计划就已经明确指出要一次性造访冥王星与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KBO),以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外围的多样化生态;探测器本身也被设计成可以至少持续工作数十年、能够在冥王…- 14.1k
- 355
-
斯皮策15年的15大发现
Calla Cofield 译自NASA,2018年8月24日NASA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已经在太空中度过了15个年头。为了庆祝斯皮策的15岁生日,这里重点介绍了它的15大发现。斯皮策于2003年8月25日发射进入环绕太阳的轨道。它在地球后方跟随地球前行,并与地球渐行渐远。斯皮策望远镜是NASA四大天文台中最后一架进入太空的。它原本的主要任务寿命是至少持续2.5年,现在的使用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 9k
- 236
-
极紫外探测器:管中窥探宇宙
专门进行紫外波段的天文卫星数量不算太多,但也还是有过轨道天文台(OAO)2号与3号、国际紫外探测器(IUE)、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等若干成功的例子。这些卫星的研究目标是宇宙中最炽热活跃的天体,它们的辐射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紫外光的形式释放出的。不过最极端的极紫外波段却是个例外。由于星际介质对极紫外辐射普遍不透明,印象里没有哪颗卫星专事此方面的研究,就算是空间极紫外仪器,也都是以太阳(至少是太…- 10.8k
- 282
-
SOHO:守望太阳20年
中微子振荡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霍姆斯塔克(Homestake)金矿井下的四氯化碳中微子探测器开始测量太阳中微子,并发现中微子实际流量只有理论值的三成左右,由此对太阳(以及所有恒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这些中微子据信是起源于太阳发生核聚变反应的中心区域的,而中微子流量与产能速率直接相关。观测上如此显著的中微子亏缺只能源自两种可能性——…- 12.9k
- 343
-
环绕拉格朗日点的轨道
在当代天体力学以及航天工程中,本人最不能理解的东西要数环绕拉格朗日平动点的轨道了。对于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而言,拉格朗日点明明只是几个只具备数学意义但并无物理实体的点,但事实就是目前已有多架航天器环绕过或者正在环绕日地系统的这几个点运行。虽说自己的天体力学知识还仅限于本科所学的两门基础课程,要想深入探讨这类轨道还不够格,不过实例见得多了,还是忍不住考证一番相关背景,写上一篇简介。严格来说,当前这些航…- 17.3k
- 384
-
菲莱号着陆,新的里程碑!
按照预定计划,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搭载的菲莱号着陆器将于世界时11月12日16时,北京时间11月13日0时左右着陆,于是守在办公室观看直播。现在罗塞塔小组已经确认,探测器在世界时11月12日16:03着陆,跟预定间只相差1分钟,这是航天史上第一次实现彗星的软着陆,祝贺罗塞塔小组和ESA!也祝今后的任务顺利!一对照片,菲莱号跟母探测器分离后的互拍,之后就是数小时的自由落体运动了,想来都要冒一身冷汗。不…- 13.8k
- 324
-
ISEE-3的35年传奇
它曾经是第一颗环绕拉格朗日点运行的卫星。它曾经是监视太阳风与地磁场的前哨。它曾经是第一架近距离交会并研究彗星的探测器。现在,它再度飞掠地球,并有望重返拉格朗日点……故事听起来近乎幻想,但这却是1978年8月发射的ISEE-3(国际日地探测器-3)的真实经历。这架圆筒形探测器最初的任务是与同期发射的母子探测器ISEE-1以及ISEE-2一道研究地球磁层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并给出地球磁场弓形激波的结构…- 12k
- 298
-
SOHO太阳观测平台的仪器
位于日地之间第一拉格朗日点的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SOHO)主要用于研究关于太阳的3个重大问题:日冕为什么存在,它的加热机制是什么?太阳风又是如何被加速的?太阳内部是什么样的?至今SOHO已工作8年多,期间连续监测太阳的活动状况,包括最近的太阳活动高峰期。它一共搭载有12架探测仪器,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下面以这3个问题为线索,对这些仪器作一些简要介绍,并附有各仪器的徽标。详细内容可以访问SOHO的官…- 11.2k
- 287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哈勃的继任者
26年来,哈勃空间望远镜持续不断地采集着天体的影像和数据,将近至月球,远至宇宙创生初年的星系不受大气干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天文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架1990年发射的望远镜现在已经是严重超期服役了,就算它还可以撑到下一个十年以至更久之后,其上的仪器也会不可避免地老化和落伍。好在2018年,哈勃的继任者——由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与加拿大宇航局(CSA)联手打造…- 14.1k
- 346
-
日本的小行星考古学家
Beth Ellen Clark & Kelli B. Grant 译自Sky & Telescope, Vol. 109, No. 6 (2005)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日本的Hayabusa将是首架试图将一小块小行星物质送回地球的探测器。</>一小群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谨慎地走向一间超净室,这里放着一个正待开启的样品回收罐。他们从头到脚都穿着消过毒的白色防护服,紧张地围在闪…- 8.7k
- 231
-
星尘号探测器将于今日返航
星尘号(Stardust)探测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5日12:57释放了携带有怀尔德2号(Wild 2)彗星样品的返回舱,4小时后返回舱将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于东部时间下午5:12返回地球,在犹他州着陆。其进入大气层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6440千米,超过了阿波罗10号保持的记录。星尘小组成员将在美国陆军Dugway试验场对返回舱作初步处理,之后舱内的收集装置将被运送到约翰逊航天中心供进一步研究。<…- 10.8k
- 281
-
宽视场和行星照相机II:一个时代的终结
随着哈勃空间望远镜计划内最后一次维修任务的完成,其上服役15年有余的宽视场和行星照相机II(WFPC2)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为更先进的宽视场照相机III所代替。很少有哪台天文仪器能取得象哈勃这样巨大的公众与学术影响力,也很少有哪架仪器能象WFPC2这样与如此影响力的取得息息相关。而今,由WFPC2眼中的绚烂天空代言最著名的空间望远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换装新相机的哈勃还将继续工作,保持在光学窗口的领…- 11.3k
- 305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