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9.“宜居带”的说法应该抛弃了
4709.“宜居带”的说法应该抛弃了 2023.1.30 “宜居带”的说法是最近在网上看到的,来自人类对哪些星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分析。依据的可能是我以前“宇宙射线密度决定星球不同大气成分”的观点,起源于对地球大气热层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个名不见经传学者的看法怎么可以成为社会公知呢?可能与我大量发文有关:《探索集太空篇》前前后后也有一千多篇了。还有就是说法还有一定的说服力,起码星球环境温度直观上看可能…- 1
- 0
-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黑洞吞星事件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黑洞吞星事件 [-]图注:物质围绕着黑洞旋转的概念图 最近在离我们星系很近的一个地方发生了一起黑洞行凶未遂事件,一颗幸运的恒星逃脱了超级黑洞的吞噬且仅仅损失了一丢丢质量。 当然对于恒星的一丢丢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一坨:足足有木星那么大。 黑洞的可怕引力足以撕碎任何靠近它的星体,哪怕太阳也不例外。当恒星被黑洞的潮汐力扯开的时候会出现明亮的耀斑,这就是所谓的“收潮汐影响的瓦解事件”…- 1.6k
- 16
-
I型文明,行星的掌控者,人类距离I型文明并不遥远?
1964年,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以能量的消耗量为指标,将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智慧文明划分成了三个等级,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I型文明能够掌控行星级的能量,II型能够掌控恒星级的能量,III型文明能够掌控星系级的能量。 这个概念也被称为“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后来被人们普遍采用,尽管I型文明的实力在三个文明等级中是最低的,但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文明仍然远远地…- 1.9k
- 19
-
-
卡门线与领外空域的变更
卡门线与领外空域的变更 卡门线(Kármán line)是指位于海拔100公里处的,通常用来作为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分界线的虚拟概念。这个定义被为国际航空航天制定标准和保存记录的机构——国际航空联合会所接受。 但根据一篇新鲜出炉的论文,也许它的取值有点过于规整了。新的研究认为,外太空边界线应该定在距离地球约80公里高处。 这就是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Jonathan C. McDo…- 7.6k
- 77
-
-
天体学家获得了系外恒星到地球距离的精确测量值
天体学家获得了系外恒星到地球距离的精确测量值 12月3日,宇宙和天体学家提前拿到了圣诞礼物:地球到系外恒星的精确距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亚当·里斯因共同发现暗能量而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我在zoom上听到了这一消息,简直幸福得难以言表。” 数据来自欧洲航天局的盖亚号航天器。航天器上的望远镜测量了13亿颗恒星的“视差”,即恒星在天空中明显位置的微小变化——这可以揭示它们的距离。…- 19.9k
- 199
-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什么星座?
距离地球最近的是什么星座 有时候我们可以测量某些东西,然而却不明白测量的真正意义。当我们想知道宇宙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测量,但是我们却想不到测量出的数字是多么的大。 人马星座 测量宇宙之间的距离是用一个特别的距离单位,我们称之为“光年”。简单地说,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行进的距离。光每秒种可以行进30万千米,一年行进约94605亿千米。 距离我们最近的是人马星座,大概有4.25光年的距离,这颗星在南半…- 26.6k
- 265
-
银河和银河系是一回事吗?
银河和银河系是一回事吗 银河并不是什么天上的河流,而是一个由1000多亿颗恒星密集组成的盘状的恒星系统,而我们太阳系本身就处在这个系统之中。我们从太阳系向周围看去,这个恒星系统的盘状部分就呈现为一条带形天区,在这块天区的恒星投影最为密集。而由于距离遥远,肉眼未能把密集的恒星分辨出来,便把它看作一条发亮的光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银河。这个庞大的恒星系统也由银河得名,称为银河系。所以,银河和银河系是两个…- 28.6k
- 286
-
《探索太阳系》第四十二章 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天文学家们目前通过对珍贵的化石、标本以及岩石的样本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后,发现了地球、月亮和太阳在数亿年前的变化规律。科学家们表示,鹦鹉螺壳、珊hú年轮等都是非常稀有的活化石,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证实地球正在越转越慢,而月球正在逃逸。早在4亿年前,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大约只有现在的1/2。 鹦鹉螺壳看上去和普通贝壳差不多,贝壳表面有一圈圈的纹路,就像是风车起舞,它出现于5.3亿年前,到4.7亿年…- 32.1k
- 322
-
最早测定月—地距离的人
伊巴谷,公元前约190年出生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约卒于公元前120年。这位古希腊天文学家发明了许多用肉眼观察天象的仪器,测定了月亮视差,是三角学的奠基人,发现了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路径;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地球—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 通过观测室女座中的角宿一,伊巴谷发现了分点的岁差(恒星经过几世纪造成的位移)。他也将太阳年的计算精确到实际长度的7分钟之内,并估算出太阳和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在…- 28.9k
- 288
-
从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到通古斯之谜
2013年初在俄罗斯上空爆炸的一颗流星最终会有助于解释是什么在1908年夷平了数以百万计的树木。 1908年6月,一个宁静的星期二,时间刚过早上7点,一个耀眼的火球划过了西伯利亚的天空。几分钟后,巨大的爆炸推到了80万棵树木,站在距其60千米远地方的人也被掀翻在地。这是一场外星人混战的最终结果,一艘飞船在半空中被摧毁,而其他的飞船则返回并消失在了太空中。 79岁的退休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克多·茹拉夫廖…- 103.9k
- 1.2k
-
Ultima Thule:太阳系的新边疆
2015年8月底,就在完成冥王星系统的历史性飞掠之后,新视野号小组向NASA提交了下一步的考察方案——让探测器在2019年的第一天抵达一个名叫2014 MU69的目标,以实现与柯伊伯带小型天体的第一次近距离交会。其实早在新视野号立项之初,任务计划就已经明确指出要一次性造访冥王星与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KBO),以进一步了解太阳系外围的多样化生态;探测器本身也被设计成可以至少持续工作数十年、能够在冥王…- 104.4k
- 1.2k
-
斯皮策15年的15大发现
Calla Cofield 译自NASA,2018年8月24日NASA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已经在太空中度过了15个年头。为了庆祝斯皮策的15岁生日,这里重点介绍了它的15大发现。斯皮策于2003年8月25日发射进入环绕太阳的轨道。它在地球后方跟随地球前行,并与地球渐行渐远。斯皮策望远镜是NASA四大天文台中最后一架进入太空的。它原本的主要任务寿命是至少持续2.5年,现在的使用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 97.6k
- 1.1k
-
重审外太空边界的定义
地球大气与外太空的边界应该如何划分?至少在地球磁层之内,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只是逐渐降低的,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如今按照国际航空联合会所采纳的定义,位于地球大气热层顶部、高度100千米的卡门线(Kármán Line)被视作太空的边界。顾名思义,卡门线得名于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师Theodore von Kármán,他率先计算出了气动力学能够支持航空器飞行的最大高度。我们知道,…- 98.3k
- 1.1k
-
TESS:寻觅万千行星
对于系外行星的搜索来说,NASA在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可谓居功甚伟。9年来,它以上千颗被确认的系外行星外加更多的候选体,彻底革新了我们对异星世界的认识;更不要提的是它还发现了第一颗地球级行星、第一批位于宜居带内的超级地球,估算出了拥有宜居带类地行星的类太阳恒星比例,甚至记下了超新星的极早期光学激波突破以及爆发期间的完整光变行为。但是虽然开普勒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在2013年之后更是巧妙…- 104k
- 1.2k
-
第一颗地球尺度的系外行星
Michele Johnson 译自NASA,2011年12月20日 加州莫菲特场讯——NASA的开普勒探测器发现了第一对太阳系以外环绕类太阳恒星运转的地球级行星。这两颗行星分别名为开普勒-20e与开普勒-20f,它们距离主星过近,并没有处在允许液态水存在于行星表面的宜居带之内,不过它们是迄今证实的环绕类太阳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中最小的两颗。这一发现是朝向搜索类地行星终极目标迈进途中的另一个重要里程…- 98k
- 1.1k
-
寻找宜居带内的地球级行星
系外行星是近年天文学最热门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新的发现层出不穷。在所有系外行星相关话题中,在其他恒星的宜居带内搜索地球级的行星算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寻找地外生命的第一步。不过由于地球级行星质量偏小,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又相对较远,直到观测精度达到足够高、专用的行星搜索探测器升空之后的今天,对此类星球的搜索才露出了眉目。其实在系外行星发现后不久,人们就发现了第一批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室女70b以及…- 99.7k
- 1.1k
-
KSN 2011d的光学激波突破
专事系外行星搜索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捕获超新星KSN 2011d激波突破一事算是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新闻。其实这本来是一项很不错的新发现,只是到了各路大小门户的报道中实在有所变味。“首次观测”、“恒星爆炸画面”,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不一而足,被遗忘的唯独只有必要的定语:光学波段,或许还有超新星的种类。虽然有同学已经就此撰文解析了前因后果,自己还是忍不住写上一篇啊。何为激波突破(shock brea…- 101.1k
- 1.2k
-
极紫外探测器:管中窥探宇宙
专门进行紫外波段的天文卫星数量不算太多,但也还是有过轨道天文台(OAO)2号与3号、国际紫外探测器(IUE)、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等若干成功的例子。这些卫星的研究目标是宇宙中最炽热活跃的天体,它们的辐射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紫外光的形式释放出的。不过最极端的极紫外波段却是个例外。由于星际介质对极紫外辐射普遍不透明,印象里没有哪颗卫星专事此方面的研究,就算是空间极紫外仪器,也都是以太阳(至少是太…- 104.6k
- 1.2k
-
SOHO:守望太阳20年
中微子振荡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霍姆斯塔克(Homestake)金矿井下的四氯化碳中微子探测器开始测量太阳中微子,并发现中微子实际流量只有理论值的三成左右,由此对太阳(以及所有恒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这些中微子据信是起源于太阳发生核聚变反应的中心区域的,而中微子流量与产能速率直接相关。观测上如此显著的中微子亏缺只能源自两种可能性——…- 93.9k
- 1.1k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