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天文科普>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热帖

一颗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史
 
 
为什么正好选 7 个太阳质量?我们选择这颗星来进行计算的原因是希望它在演化的后期有一定把握经过所谓造父变星演化阶段,并具有这类变星的全部性质。而在这以前没有人能看到一颗普通的主序星怎样在演化过程中变成造父变星的。现在有了强有力的亨耶方法,就有希望达到这个目的。果然,这颗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甚至多次地经过了造父变星阶段。关于这点我还要再提到,但现在我想先按顺序地介绍一下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过程。
 

 
先从主序阶段开始。这时恒星内部的化学组成是均匀的,并且是由含氢丰富的物质组成的。恒星具有主序星的所有性质。图 6-1、图 6-2 给出了这颗星在主序以后的变化。图 6-1 中的各图表示恒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内部结构,是从图 6-1(a)所示的化学组成均匀的初始模型开始。图 6-2 给出这颗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程,图中同时还给出其他质量不同的恒星的演化程。演化程是由主序开始,而且也正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进入到红超巨星区域。以前有人曾经说过,恒星的氢储量可以维持供能很长时间。由图 2-11 就可粗略地看出,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根据它的氢储量可以生活几千万年,并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氦才会在对流核内逐渐增多。这期间恒星的总结构仅有微小的变化:它的半径略微地增大了一点,表面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又上升,度增大了一点点。恒星在赫罗图中先慢慢地往右移动(图 6-2),然后又转为向左移动,但它在整个这段时间里一直停留在主序带内。由氢燃烧开始到中心核内的全部能源耗尽大约要经过 2600 万年。在这以后,恒星的内部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由于中心核内产生的能量已不够维持它的辐射,于是在一个壳层内发生了氢燃烧,这个壳层就处于氢已燃烧完的核的外面。这和太阳演化史中所出现的壳层源一样(图 6-1(b))。在壳层外部的物质仍是含氢丰富的原始物质,而在壳层源以内则仅仅是氦了。所以恒星现在有一个氦核,并在氦核的外表层内发生氢聚变为氦的反应。
 
这以后的恒星演化进行得很快。壳层源内部的氦核向内收缩并变热,它外部的恒星外壳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表面温度大大降低,相反光度却维持不变。在赫罗图中恒星水平地向右移动。它变成了红超巨星(见图
 
6-1(c)和图 6-2)。这个转变仅用了 50 万年。在这个相对很短的时间里恒星由左到右穿过了整个赫罗图。
 
在红超巨星区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外层在温度下降时变为不透明,因此在这里能量的传递要靠对流来进行。于是,恒星内出现一个很厚的外对流层,它从表面一直延伸到内部。恒星总质量的大约 70%暂时都在  
外对流层内。有物质上下运动的外对流层还没有深入到能够使中心区域新产生的氦和外部混合,氦仍然保留在中心附近。
 

 
同样红超巨星区的内部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演化阶段。当外部区域向外膨胀时,已燃烧完的氦核却强烈地向内收缩,并使中心的密度可以升高到每立方厘米 6 千克。被这样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可以使温度达到 1 亿度。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温度可以使氦转变为碳。从恒星在主序有氢聚变开始,经过 2650 万年后它又开发出一个新的能源,即氦聚变为碳(见图 3-4)。和以前的氢燃烧一样,现在氦燃烧也是集中在最内部的中心附近,并且在这里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相对小的对流核。恒星的光度现在由两个能源来提供:在壳层内有氢转变为氦,在中心有氦转变为碳的核反应〔见图 6-1(d)〕。
 
这以后恒星的演化将变得相当复杂。最内部的核内碳在增多,而氦不断被消耗。从氦开始燃烧起经过 600 万年以后,中心的氦就全部烧尽了。和从前一样,现在又出现一个使氦变为碳的壳层源。恒星的化学组成现在已不那么简单了:外层仍然是原始的,即从恒星诞生时就有的以氢为主的混合物;在它的下面有一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是在两个交界面上发生的,即在原始混合物与氦过渡的交界以及更内部在碳和氦的交界面上。所以恒星现在有两个壳层源〔图 6-1(e)〕。在赫罗图中恒星多次地来回运动,但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红巨星区域。最外部的壳层源很快熄灭了,恒星只能依靠氦聚变来产能〔图 6-1(f)〕。以后的过程变得更复杂、中心区域的温度迟早要达到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并且使核反应继续下去。
 
这就是我们在 1963 年所得到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历史。以后又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不同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计算。美国的皮埃尔·德马尔凯(Pierre Demarque)和伊科·伊本(Icko Iben)计算了很多演化程。现在厄巴纳市伊利诺伊大学当教授的伊本尤其注意研究恒星核反应的各个细节。他现今的工作是寻找恒星如何能够将内部形成的元素同位素带到表面的机制。因为在有些恒星大气里出现了一些元素,它们是不久前在很深的内部刚刚形成的。波兰的博丹·巴钦斯基(Bohdan Paczy-nski)也是研究恒星演化的先驱者。他是在一个不利的条件下起步的,因为华沙的计算机功能比他的同行们的计算机的功能要差得多。然而他还是将一个复杂的按亨耶方法编制的程序在这个计算机上进行了运算。粗略地说,2 个太阳质量到大约 60 个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它们的演化和以上所说的 7 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演化很相似,而较小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太阳的演化相似。  
 

来自奇点天文网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天文科普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

2020-10-9 3:17:43

天文科普

玻姆的隐含序的不足

2020-10-9 3:35: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