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入围博克体计划>新物质观

新物质观

热帖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陈军 于2021年1 月28日下午讨论完毕(180 **** 8424)

关键字:物质、能量、质能关系、物质观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层次取决于对物质表象和本质的认识程度。从人类诞生到近代,人类主要利用物质的形体能量;随原子弹的诞生,人类开始利用物质的质量能量。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人类科技水平。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力求探寻物质的最接近客观的本质认识观。

1. 概论

因宇宙先有物质,后有生命和人类,从人类的意识诞生开始,就伴随着对身边事物的逐步认识过程。人类是先从各种具体物质表象上差异化认识,到后逐步归纳各类物质间的共性,这种认识物质的过程是从个性到共性的推演过程,本身受物质的多样性影响;所以,人类对物质的定义一直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人类一直无法用一个概念将千奇百怪的物质完全统一起来的。

何为物质,物质究竟是什么?人类定义的“物质”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普通人眼中的‘物质’指能够被人类使用的相对独立的有质量的客观存在物(有生命特征的除外),此种认识是最狭义的物质定义,且很多时候会出现模棱两可甚至无法确定的情况。比如类似于恒星、地球、月球、大海、山峰、河流等宇宙客观存在在普通人的意识形态中就没有往物质上面思考;而如果说太阳气、地球沙、月球土、海水、山石、河水等就会被直接认定为物质。普通人的意识形态中活物(比如一只活蹦乱跳的绵羊)不会被当成物质,而羊皮、羊毛、羊肉就是物质。

主流学科研究的‘物质’概念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具有原子结构的宇宙客观存在,包含一切由原子构成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物质,例如:星系、星球、大气、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等;第二方面是前一方面物质因变化而涉及的能量现象,包含物质的运动、声、、引力场、电磁场等现象。此类物质定义不包含生命的“思想”。

最早的物质指有质量的物体,此定义源于宏观和表象,在人类大众的潜意识中形成了共识。后面随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对物质的定义向微观和本质发展并逐步统一,用“原子”统一了形态万千的各种有形体的物质。除了具有原子结构的物质,科学家还发现有一部分宇宙客观存在是无法用“原子”进行统一的;此时,科学家们又想用原子结构的“粒子性”统一这部分非原子结构物质。把一种思维模式推广应用到其他地方这个思路是好的,但是,一味的生搬硬套是有问题的。有原子结构物质的粒子性和无原子结构物质的粒子性,是不是必然就是同样的性质呢,这点值得所有科学工作者反思。

2. 物质和能量的本质

研究有质量的物质,就必须涉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对于质能方程涉及的定量关系笔者执保留意见(既不认同也不反对),对于其涉及的定性关系笔者是肯定和支持的。质量即能量:笔者拓展一下,有质量的原子结构物质就是自然界一种最普通的能量形式——有形能量。

新物质观

图1注解:本图早期版本最先出现在笔者论文《光是什么?》中,借用至此并做了适当的修补形成了2021.1.27版本。

笔者陈氏宇宙模型观点:将宇宙中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延用人类长期习惯从表象可全部定义为‘物质’,按笔者陈氏宇宙模型思想从本质则统一定义为‘能量’;反过来说,‘能量’是宇宙中除空间和时间以外一切客观存在的本质共性,‘物质’为‘能量’的表象名称,类似于同一人的小名和大名的区别。如图1所示的能量分类框架图,将宇宙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用能量共性贯穿统一于其中。

用宇宙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大名描述,能量分为两大类:有形能量和无形能量;有形能量由无形能量中的两种基本能量因子(弱能和中能)构成;有形能量和无形能量中的另外两种基本能量因子(强能和意识能量)按照特定的组合法则(空间占位法则和能量最低法则)共同存在于宇宙中;无形能量中的自由能量是在各种能量形式间能量交流变换主体的形式现象。无形能量中强能(又名以太或暗能量)和有形能量按照能量密度互补形式而存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关于二者的共存关系笔者在前几篇论文中作了系统分析,此处从略。无形能量中意识能量内灵魂和有形能量特定构成体是共存关系,当这种有形能量特定构成体形成解体事实时,灵魂永久脱离该共存主体变成游离的魂魄。

用宇宙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小名描述,物质分为两大类: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形物质是由原子为基本构成单元组合形成的一大类物质,原子由无形物质中两种基本物质(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中另外两种基本物质以太(又名暗能量)和意识(包括灵魂和魂魄)按照特定的组合法则(空间占位法则和能量最低法则)共同存在于宇宙中;无形物质中的各种介质波是各种物质主体依托介质进行的能量交流变换形式。原子结构物质有形物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又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有形物质有形状态(明物质)和有形物质无形状态(暗物质);二者下面又包含不同的有形物质态,各有形物质态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够相互转变。有形物质能够以形体变化、相对密度变化和相对运动变化的形式接收、存储和携带、释放自由能量;无形物质由于没有形体,故其只能以相对密度变化和相对运动变化的形式接收、存储和携带、释放自由能量。

有形物质的形体能量相当于其静态能量,有形物质的相对运动能量相当于其动态能量。有形物质的形体本质上就是能量,这一观点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非常容易地得到。有形物质的相对运动具备附加能量,各种碰撞现象、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都能够证明。当代主流官方和主流物理学界认同上述情况,同时认同各种自由能量在有形物质间形成的间接相互作用现象,比如:声波现象、光波现象、引力现象、电磁力现象。声波现象由于其介质依托的是有形物质,故其本质已被全人类所认同;光波现象、引力现象、电磁力现象都是依托以太(暗能量)进行的,因为以太在近代被一个实验给彻底否定了,所以人类一直没有去进行系统的以太研究,导致这些客观自然现象的本质还没有被人类大众从根本上所完全认识。笔者已经通过论文分析了那个实验为伪试验,给出了其根本不能论证“以太不存在”的结论。

以太(暗能量)的相对静态密度梯度(引力场)相当于其静态势能量,以太(暗能量)的相对运动环流动态密度梯度(电磁场)相当于其动态势能量。当代主流官方和主流物理学界给引力现象定义为引力场,给电磁力现象定义为电磁场;应该不止笔者一人会询问:场是什么?场为何物?他们就答不上来了。笔者已通过论文分析了,以太(暗能量)的两种存在机理,能够同时解释引力场和电磁场这两个场的区别和共性,此处从略。

笔者本文前面已经提出,当前全人类心照不宣定义的‘物质’概念归纳起来,只指有形物质和因有形物质产生的现象,可以暂定为‘当前的物质概念’。相比于当前人类认同的物质概念,笔者定义的‘物质’概念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暂定为‘广义的物质概念’。为了区分‘当前的物质概念’和‘广义的物质概念’二者间的差别,先必须对几个和物质有关的名词及其对应的内涵进行对比区分(如表1)。

新物质观

通过表1的对比说明能够发现,当前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存在惯性思维认识缺陷,只认同具有原子结构的物质即有形物质和与之相联系的现象,而否定这些现象与原子结构本身的差异,而进一步否定与有形物质相对立的无形物质的存在。因为当前人类否定无形物质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没有从更高视角去研究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的共性、差异和联系。由于缺乏对无形物质以太(暗能量)的认同与认识,导致当前人类认为:1、光是光子在空间飞行,请问这种解释能够自洽解释一切光现象吗?2、引力要么是隔空传力,要么是空间扭曲,请问谁给的逻辑基础,能够逻辑自洽吗?3、电磁力是电磁场的作用,认识到电磁场的高度已经很伟大了,但是,请问电磁场是什么,场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近一百多年被反复问起,但是当代主流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否定了一种宇宙客观存在——无形物质的存在。

笔者陈氏宇宙模型‘物质观’正是从全新视角出发,在认同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共同存在的前提下,同时探寻二者的共性、差异和联系,从而得出了最新的全新的更加系统科学的物质关系框架。无论是明物质、暗物质或者暗能量,都是宇宙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明物质,指原子结构物质同时具备形体能量的物质,比如:液态、固态、超固态、中子态和暗物质态。暗物质,指原子结构物质不具备形体能量的物质,比如:气态和等离子态。暗能量,指非原子结构物质以太和依托以太为介质传递的各种能量现象,比如:光、引力和电磁力等。关于光、引力和电磁力依托共同介质无形物质以太(暗能量)的各种机理,笔者在之前的多篇论文已作了系统阐述,此处从略。

具有原子结构的有形物质(有形能量)只是宇宙客观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有形物质分为明物质和暗物质),不具有原子结构的无形物质(无形能量,包括:暗能量、自由能量、意识能量)也是宇宙客观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原子结构物质具有其独特的物质特性,无原子结构物质也具有其独特的物质特性;这些特性既有相通的部分,也有本质差别的部分,还有相互联系的部分。当今主流学术界,强行用有形物质的性质生搬硬套无形物质的性质,这样的方式是否合乎科学精神,请大家共同思考。

无论以‘物质’命名还是以‘能量’命名,两个名称对应的同一概念的本质是宇宙中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物质和能量两个概念对应同一宇宙客观存在。换句话说,物质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名称而已,二者是相同的且可以互换的,物质从表象命名,能量从本质命名。

3. 生命物质新说

本文前面将物质的定义范围扩大了,也把物质和能量两个概念进行了合二为一的分析。作为物质的一种特例——生命物质的概念,笔者认为应当一同诠释一下。笔者在论文《论宇宙统一原理——陈氏宇宙模型》中已经提及过,从广义角度讲能量都是有生命的;换句话就是,宇宙中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有生命的。当然,此种生命的含义不同于生物学中对生物生命的定义。

“万物皆有灵”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其中的‘万物’是包含生物范畴的一切有形物质,‘皆有’是都有的意思,‘灵’理解为‘灵性’。如果把万物的灵性认为是一种更进一步的生命体现的话,生物的生命就是一种产生于灵性又高于灵性的高级生命。如果将万物的范畴推广为既包含有形物质又包含无形物质时,此时的万物灵性就是最广义的生命形式。

宇宙中除空间和时间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能量(物质),都会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无疑为一种既有被动又有主动的‘灵性’生命。能量与‘灵性’共同存在,或者说能量本身就是一种灵性生命。有灵性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有序叠加组合构成生命体的‘高级灵性’;动物的高级灵性升华为‘灵魂’,动物灵魂脱离其依附的能量体就转变为‘魂魄’,脱离生命体的‘魂魄’在达到一定条件又会回归基本能量灵性。

本小结涉及的“灵性→高级灵性→灵魂→魂魄→灵性”的意识能量演变过程,纯属个人认识观点,只作一种思想假说,不作推广;如果读者对笔者本条观点有任何异议,请求同存异。

4. 结束语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学说涉及的太极和阴阳说,能够非常容易得到一个结论:宇宙既然有原子结构物质,就一定有无原子结构物质;宇宙客观存在有形物质,就必然客观存在无形物质。当前人类主流学术界主导的:只认可有形物质及有形物质形成的无形物质现象,而以“看不到、摸不着、探不到”为由拒绝承认无形物质的存在。这种物质认识观,或者说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否有‘井底之蛙’和‘盲人摸象’之嫌,留给后世人去评说。

至此,笔者陈氏宇宙模型主导的‘新物质观’已经全部呈现,也同当前人类社会物质观进行了逻辑对比分析;至于哪一种认识观更加符合宇宙客观实际,留给时间去证明。

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客观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然而就算是感知的这一小部分,也会被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大脑思维惯性而曲解。这正说明了,我们要正确客观认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宇宙,就只能靠我们的不被假象所迷惑的客观的科学的“心”去感受。

作为一个客观的理智的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摒除个人意识偏见,用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项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不会因为我们个人认知标准不同的原因,去误导人类大众的认知标准。

科学分析,不求大同。不足之处请客观指正,谢谢!

                                                         陈军

                                                  始于2021年1月26日

                                            成于2021年1月28日 下午

备注:

  • 本文章将发表于奇点天文、作者360个人图书馆、个人QQ空间、个人QQ群“宇宙统一论”、道客巴巴、个人新浪微博等。

此版本为初稿,定稿版本会有适当修改。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入围博克体计划奇点妙想

一位物理学家计算出了一种数学方法,使“无悖论”的时间旅行变得可能

2021-1-27 23:54:33

入围博克体计划奇点妙想

奇点天文“影响力社群”投票活动报名

2021-1-28 17:53:06

57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鲜花怕孤独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2. 肉肉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3. JIE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4. 日记本魁梧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5. 菠萝笨笨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6. 迷你爱裙子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7. 眯眯眼踢蛋挞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8. 留胡子踢蛋挞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9. 水壶勤奋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

  10. 大白自信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11. 诚心就小猫咪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

  12. 桔梗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13. 紫薇圣人

    笔者先开写《新时空观》,过程中发现要把时空观讲清楚,当前物质观的混乱会阻碍讨论的深入程度。故,先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当前人类物质观和当前物理学现状有深入了解的朋友一起探讨,谢谢!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