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入围博克体计划>论宇宙认识之哲学原理

论宇宙认识之哲学原理

我们的宇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人类意识中的宇宙却是我们单个人或群体意识中的主观小宇宙。我们习惯了被各种假象所迷惑,也习惯了被自己的意识标准所欺骗;我们习惯了对信息按简单个人标准判断,而以讹传讹。
热帖

陈军 于2020年5月12日 下午17:52讨论完毕(180 **** 8424)

关键字:宇宙、像、人体感官、群体认识

我们虽然诞生于客观真实的宇宙里,但是却生活在自己思维的小宇宙中!

意识中的宇宙

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地球上,而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然而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沧海一粟。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人类社会有简单的文明开始,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长河里,一直到现在地球都是我们人类无法摆脱的母亲,可以说我们人类现在虽然已经脱离了襁褓中的婴儿状态,但还是小屁孩的状态;如果脱离了母亲的关爱,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

到现在,人类对地球母亲的认识还是非常局部和片面的,对陆地的了解相对海洋要多一点点,但是我们确实不够了解我们的地球母亲最真实的一面。再说浩瀚的宇宙,我们人类只能通过各种望远镜和数量有限的宇宙探测器去间接了解,而了解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意识认知理解产生的结论而已。如果我们的意识认知基础错误了,我们的认知也会出现错误结论,由错误结论指导的人类的行为,既我们所有的工作和资源的投入都是地球母亲资源莫大的浪费。

我在《论错误的多普勒效应》中,已经论述了宇宙中最常见的能量传播形式——波,的一些特性,也对以前人类对声波和光波的片面错误认识,进行了纠正和给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宇宙中,波是什么?波就是一种宇宙中各种能量传播的基本形式。

声波本身的特性:

一、声波能量由振幅和波长决定,这是各种波的特性,不随外界其他意识左右而变化,它只会在传播介质中消耗,而导致振幅和波长相对变化(有形世界波)。这一点就推翻了支撑我们宇宙大爆炸和宇宙红移的多普勒效应支撑的理论基础。

二、 声波的速度由声源的特性、介质密度特性和声源发声时的初始速度有关。声源发声时的初始速度决定声波发出时的空间位置,间接决定瞬时发出的“点”声波到接收者的距离;但发出后的“线”声波(单一方向)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声源发声时的初始速度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说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推翻了长期占据我们思想意识的声波速度不变论,既是在各种特定条件下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的言论。(本段加粗内容2020年8月20日添)

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广,也是利用了多普勒相应的结论,而衍生出的理论。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告诉我们,速度影响物体的尺寸,改变我们的宇宙时间,听起来非常荒谬,但是长期以来没有人去推翻这种错误结论,捍卫科学的圣神尊严(至于广义相对论所讨论的情况和时间的问题,本文不作过多解释,我将在第三篇《真实宇宙》论文中重点讨论其错误的原因和最终的客观结论)。

这么多前辈,在科学的道路上犯下了弥天大错,我们却跟着他们错误的论断而错误地前行。这确实值得我们人类每一位同胞深刻得反省。

要想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我们的宇宙,我们人类的认知基础和思维驱动形式必须正确,不然我们反映的宇宙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宇宙,而非我们生活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宇宙。

人类的感官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都依赖于我们的各种感官: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身体(触觉),其中之一或者几种感官协作而产生的认知判断,当然这种判断依赖于我们长期生活的经验积累所形成的结论。

最有名的故事,当属外国人请中国官员吃冰淇淋:清朝晚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特意用西餐招待中国官员,欲让中国官员出出丑,然后他们上了一道冰淇淋,中国官员没见过冰淇淋,看它冒着白气,以为是很热的,还用嘴吹了吹,结果吃了一口才发现是凉的,那群外国人哄堂大笑,而中国官员面红耳赤。中国官员气不过,回来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能挽回颜面,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请那些西方人吃中餐,然后吩咐人做了一道豆腐,豆腐上桌,西方人看着冒白烟,以为和冰淇淋一样就吃了起来,结果吃到嘴里烫的哇哇叫。中国官员也因此而终于挽回了颜面。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故事的真伪,但是可以从其中的道理说起:其实他们都没有错,因为他们都是按照长期经验判断产生的行为指导。中国官员看到冒白烟,以为是烫的就吹,这本身是很正常的长期经验指导的条件反射;外国人看到豆腐冒白烟,以为是冷的就没有吹,而吞进口中,这也是长期经验意识的指导所形成的行为。

故事说明了我们光靠长期经验意识指导我们的行为,是有风险的。冰淇淋不会以我们的意识认为它是热的而变热,豆腐也不会以我们的意识认为它是冷的而变冷。无论我们的意识如何变化,客观世界永远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上了这一课,中国官员和外国人都会对冒白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以后遇到白烟后,一定会第一时间用触的方式去感受一下,在决定这个冒白烟的东西是冷是热。

讲到这里,我接下来带领大家先讨论我们人类的触觉。

触觉

我们人的触觉主要有几个相互对立方面的感受:冷和热、软和硬、固体和液体、光滑和粗糙、尖和平等。其实在谈论这些触觉的时候,我们人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存在,就是我们人体本身。我们所有触觉都是以我们人类个体自身意识水平作为试探标准,我们把长期意识经验得出的结论与新事物触摸产生的触觉感受进行对比,然后做出一系列反应。我们的意识和经验是模糊的和没有具体标准的,这使我们在长期的判断中,都是没有固定的清晰的标准,而是一个大脑的模糊意识标准,既是我们判断标准是含糊不清的一个区间值,而不是一个固定值。这好比前几天见了一个人,今天又看到他了,其实几天前和今天客观相比,这个人或多或少是有变化的,变化小的在我们意识分辨区间以内,我们就认为没有变化;当变化比较大时,我们会感受到他的变化。

物理课本上有一个很简单的试验,我相信许多人都有深刻的印象。就是有三杯水:冰水、温水和比较烫的水(当然不能是开水,不然手都烫掉皮了)。小朋友先把左手和右手分别放在冰水和比较烫的水里面,这时我们可以清楚的判断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因为我们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手的温度,冰水比左手的温度低,我左手感觉到了冷;比较烫的水比右手温度高,我们右手感觉到了烫。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左手温度变低了,我们右手温度变高了,这个时候再把左右手同时放入温水中,这个时候我们就犯糊涂了,不知道这杯水是冷是热了。左手会反馈给大脑,这是热水;右手会反馈给大脑,这是冷水。到底是冷是热,我们大脑出现了两个矛盾的信号,这时候大脑自然无法判断温水的温度高低。

这个试验非常简单,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道理,我们的触觉很多时候是以我们人体本身作为判断标准的。人的环境不同,或者说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是最真实最客观的实际情况。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受周围的世界,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我们的认知判断是以我们自己的标准来度量的。

不同的人,由于各自长期经验积累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产生的判断和反应各不相同。所以,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别人与我们的意见不同,请冷静!很可能我们大家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的经验或者思考角度不一样罢了。

舌(味觉)

这里只讨论一下舌头的味觉功能(触觉功能就不再讨论了),舌头可以品尝出:酸、甘、苦、辛、咸、辣等。不同的人长期处于不用的家庭饮食习惯中,有的家庭吃的比较清淡,有的家庭吃的比较辛辣,这就形成的了不同味觉水平的个人。

当不同味觉水平的人,品尝同一件食品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在我们聚餐的时候经常发生,同样一道菜品,可能十个人就有十种不同的体会,这其实就是我们判断的标准都是以我们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标准为基础的。

鼻(嗅觉)

我们的鼻子可以对空气中的分子做出反应,可以给出香和臭的评判,并且可以根据长期的经验,我们会判断出使鼻子产生嗅觉反应的物质本身是什么。

嗅觉其实和其他感官一样,都是由我们人自身长期所处的环境,给我们的大脑一个嗅觉判断标准。

我以前作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把一个正常情况下感受是臭的东西,意识纠正它为香的,结果经过一定次数的意识强化,我以后再闻到这个气味,就会觉得它是香的。不相信的人,可以去自己做一下这个实验。

还有就是我们人类的各种工种,长期在臭味环境工种的人,经过一定时间的意识强化以后,会对这个气味产生神经疲劳,就是闻上去没有感觉了。这是由于长期纠正嗅觉意识判断标准的必然结果。

耳(听觉)

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各种音色的声音,使得我们人类意识里的世界不再枯燥乏味,这样我们可以感受(听)到我们视线范围以外发生的变动。

耳朵的听觉,和前面三个触觉、味觉和嗅觉有本质上的区别。前面三者是我们人体对实体物质的接触性感受反馈,而听觉是我们人体对部分物资波(宏观能量释放产生)的感受反馈。

其实声源并没有发声,只是产生了一个或一系列能量释放,而能量延介质向四周传播。这里要区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声源产生一个瞬间能量释放(敲打一下)和声源一直不停的能量释放(一直不停弹奏乐器),前者产生了一个能量释放且这个释放在介质中以球面扩张向周围传播(球面波),后者是产生了无数个能量释放,无数个球面波依次向四周扩散(连续球面波形成空间体波)。

最基本的就是“回声”现象,当我们站在山谷里,对着大山大吼一声(看成瞬间能量释放,其实是释放了一小段声波),在吼的同时,我们的耳朵第一次接收到声波,产生一个听力效果,当声波以球面向四周传播时,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因为这个波动形式在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已经不存在了,依次远离的人会依次听到我们的吼声,这和声波传播是有速度限制有关,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到达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当声波遇到山体,山体把声波反射回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耳朵(听力系统)第二次被声波能量影响,产生第二个听力效果。回声形象地讲了球面波的传播形式。

回声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不像是我们自己说的话了,倒像是大山给我们回馈的话,这其实是由于能量以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介质会吸收消耗声波能量,而声波能量决定于声波的振幅和波长,当能量逐渐降低,振幅和波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音色也发生了改变。

其实我们的听力系统,只能对一定能量区间的声波进行反应,当能量小于最低限值我们听不到,当能量大于最高限值我们听力系统就受不了。其实这主要是我们的耳膜,当声波能量太小,耳膜无法随相应的声波产生振动,所以我们无法听到声音;当声波能量太大,耳膜振动幅度和频率过大,超出了耳膜振动承受极限,耳膜可能被振破而出现流血,一直不停歇的过强声音,会导致我们听力功能破坏,主要是耳膜受损。当然,我们人类的所有耳膜一旦全部损坏,再大的声音我们也不怕了,因为我们缺少了接收声波的结构,不会对任何声波产生反应。

完全失聪的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因为他们的身体缺少了完备的听力系统,故他们完全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现象,可以清楚的告诉我们,声源真没有产生声音,而是我们的听力系统产生了声音,这个现象就是水瓶嗡嗡声。其实不需要水瓶,就随便拿一个碗就行,这类似于太阳能锅盖的原理。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充斥着各种微能声波,他们在空间中呈现出一种均匀分布,当我们拿一个类似于球面的锅盖物体对着我们的耳朵,这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凹球面聚焦的情况,由凹球面把均匀的微能声波,经过反射加强在凹面方向一定的区域,当我们的耳朵位于这个区域,由于微能声波经过加强,能量就稍微大于了我们听力的最低极限,故我们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听到微弱的声音。

我们生活的空间里,随时都有太多的能量释放产生了各种特性的声波在不停的传播,只有当能量被全部耗尽,他们才会真的消失。声源没有产生声音,只产生了能量释放,并以声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而我们的听力系统会对一定能量区间的声波进行反应,产生我们人类的声音。

当我们人类还是胎儿的时候,一旦听力系统成型,就已经在积累各种声波产生的音色信号,这时我们大脑已经在建立音色数据库了。当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视力一开始是没有作用的,而这个时候,主要靠我们的听力来认识我们的世界。我们把我们听到的声音和发出声音的物体产生一一对应的联系,在我们的大脑数据库形成基础数据库支撑。比如: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我们知道是妈妈;而听到爸爸的声音,我们知道是爸爸等等。

比如我们现在看电视、听音乐、听电话等,喇叭通过电流电磁作用等形式,把我们听过的声音复原或重播给我们听,难倒说我们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那个物体或声源也在发声吗?这当然不是。喇叭通过能量释放,产生了声波,而这个波在耳膜产生的共振形式刚好和我们大脑数据库存储的某个声音是基本一样的,这使我们认为这个声音就是那个人或物体产生的声音而已。

眼(视觉)

最后,我们来讨论我们的眼睛(视觉)。从生物课上,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然后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形成了物体的倒影像,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接收这个像的相关信号。对于远近不同的物体,我们的晶状体可以调整曲度,使我们所注视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有最清晰的图像。

既然是图像,就会出现失真的情况,比如近视眼和远视眼,不能因为由于晶状体等器官的功能缺失问题,导致视网膜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我们就说我们看到的物体本身就是模糊的的错误结论。

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有光能在传播的缘故,因为没有光波的时候,我们眼睛是无法成像的,所以在没有光的时候,即使是我们把眼睛睁的大大的,我们看到的也是一片漆黑。其实,光不是粒子(我在后面的《真实宇宙》中会具体阐述,这里就不再细说),光是电子激发造成的能量释放,在宇宙最基本也最神秘的一种介质中,产生的能量传播的光波(类似于声波的传播)。

我们的眼睛系统刚好能够对光波中一定能量范围内的光波产生反应,这就有了成像的基础。如果我们的眼睛无法对光波产生反应,我们就真的什么都看不到了。

声波是物质波是宏观波,光波是电磁波是微观波;前者中的部分能量刚好能够被我们的听力系统所捕获和翻译,后者中的部分能量刚好能够被我们的视力系统所捕获和翻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和我们认知不符合的假象,比如看到水里的鱼会比它实际的位置高一些,有经验的捕鱼者就会把语叉向成像的下方投去,这样叉到鱼的概率会提高许多;当我们跑步时,我们会发现远处的物体,会随着距离的拉近而成越来越大的像,这不能说明我们运动把物体尺寸拉长或拉高了;世界各地的海市蜃楼现象,不能说明云上有所显示像的实物等。

我们之所有能够看到东西,是由于我们的视力系统形成了图像,并且我们的大脑接收到了这样的图像信号,这个信号会和我们大脑储存的图像信号比较,我们就有了认识与否的判断。其实,我们的视力系统还会配合其他感官系统一起对物体的像进行一个综合的信息存储,比如我们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物体,在我们的视力系统产生了图像,被我们的大脑存储的同时,我们还会通过触摸等形式去感知物体的其他特性,这样就会有一个实体信息多元存储的过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多时候就是这种多方面感知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能看到东西,主要是图像的一个复杂处理过程。比如我们看电视、电影等,不能因为3D、4D或5D效果做的好,我们就说我们看到的东西就真真切切的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眼睛的成像原理,在宇宙的自然世界里,也有许多类似的成像现象,我们再把像成像在我们的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接收到了许多真真假假的图像信息。有的我们可以用触摸的方式去判断真假,有的我们就不能够触摸到而无法判断真假,这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经验和判断去行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由于光波的部分能量范围,刚好能够被我们的视力系统所捕获和翻译,而我们大脑从我们可以看见东西开始,就一直在建立一套永无止境的图像数据库系统,每当我们看到物体,视力系统接收到图像,我们就会调取我们大脑里的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对物体做综合的判断和基本的认知。

人类感官运行机理

我们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都是我们人体的相关感官系统对客观世界相应的物质实体或物资产生的能量释放,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捕获翻译而做出的对比反应。当我们见过的东西,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加深,当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会开始去了解,有的可以通过宏观接触的,我们就会形象的认识他们,而不能够触摸的,我们认识起来就会有相当的难度或者说出现一定地认知迷茫。

我们人类是通过感知去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我们能够感知的(主要是有形世界),我们会知道他们的存在;而还有很多是我们人类感官系统无法感知的(主要是无形世界),这部分客观世界和客观宇宙的存在,就很难被大家所认可。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去认识我们无法感知的无形世界。

我们的感官系统是这样运行的:能够被感官感知的信息产生,然后在介质中传播,能够传到我们人类个体的部分,被我们人类相关感官系统接收、翻译、传导和对比,然后我们的大脑意识会得到一定的信息,这部分信息会存储在我们的大脑里,以备后面使用。

这里面就有几点会造成不同个人产生不同的或差异很大的信息存储情况:

一、信息产生后,不同传播方向传播的信息量和信息码不同;

二、信息在传播途中,因不同传播路径传播介质差异不同,造成对原信息量和信息码产生的影响不同;

三、接收系统,就是我们不同个人的信号接收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量和信息码翻译不同(暂不考虑神经传导上的损耗不同);

四、我们不同个人大脑存储的信息对比标准不同,这也会影响我们对相同信息量和信息码产生不同的认知。

色盲无法分辨相应的颜色;单目盲人无法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双目完全盲人无法看到现实世界所有的图像;近视眼、远视眼在特定条件无法看清楚客观世界;失聪的人会对声波产生一定的接收障碍;嗅觉、味觉和触觉都会因个人接收差异而有所不同。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我们感官给我们形成的“像”,在我们大脑里的一个综合评定的结果;当然既然是像,这个“像”就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人类只能够以客观宇宙规律去认识和分辨,而不能一味的按我们个体意识基础去评判。我们人的各种感官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差异,都会造成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带上我们人自己主观的色彩。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不同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时,请不必着急,也不必恐慌,这都是正常的个人反应(当然要排除指鹿为马的情况)。

人体感官系统特性

我们人体的感官是有基本特性的,就是大脑思维惯性模式(也可以理解为能量最低原理),这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律,在我们人体上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这种感官的大脑思维惯性模式,就是当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一定的信号的时候,我们大脑会下意识的把和这种信号最接近的情况下所拥有的信号相比较,然后通过相应信号所对应的经验指导我们的行为。前面吃冰淇淋和吃豆腐的故事,就是简单的写照。

再举几个例子:

一、就是当我们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我们附近,我们会被吓一大跳。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大脑潜意识认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当有人进入而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的时候,一旦我们发现有人在我们身边,现实情况和大脑惯性思维下的情况产生巨大的冲突,导致我们自己被别人吓了一大跳。和这个例子相同的就是我们平时在路上开车,当同向行驶的其他汽车,在没有给我们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突然并入我们的车道,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被吓一大跳而破口大骂。

二、第二个例子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当我们自己把一个东西放在某个地方,过一段时间我们去取它的时候,我们潜意识认为这个东西就在这里,如果当家人收拾东西的时候,把这个东西换了一个位置,我们发现这个东西不见了,我们会怀疑我们自己的记忆,当按记忆东西确实放在这个位置和这个位置现在确实没有东西形成强烈矛盾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崩溃,我们的大脑会自我怀疑而出现头痛的现象。

三、第三个例子就是,当我们大脑意识认定某种结论时,不论结论是否客观是否正确,我们都会坚定的维护我们的认知。当某种客观论断推翻了我们的大脑意识的这种结论,我们潜意识是对这种论断非常抵触的,所以当一个科学真理诞生,他所推翻的正是人类社会许多年形成的固定意识结论,刚开始的负面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也非常客观地证明了我们人类感官获得的信息受大脑思维惯性模式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惰性思想或能量最低原理。

人类群体认识缺陷

我们单个人的意识惯性思维往往非常好矫正,如果遇到长时间统治人类社会的错误理论被某个人推翻,人类群体就会捍卫错误的群体意识,这就是人类群体大脑思维惯性模式的缺陷。但是,当单个人用事实,用客观证据摆在众人的面前的时候,众人都会一愣然后心里思索:“哦,原来我们错了这么久!”

非常出名的故事就是:捞铁牛。讲的是一头铁牛被洪水冲走了,众人就说既然冲走了,就去下游打捞,可是无论找多远,都没有发现铁牛的踪迹;后面有个和尚给众人说:水底全是沙子,由于河水的冲力,水流遇到铁牛出现了回冲的情况,把铁牛靠近上游方向的沙子冲走了,于是在靠近铁牛上游方向逐渐形成一个坑,然后铁牛就一点一点地向上游方向移动了,随时间如此下去,铁牛没有被冲走,反而往上游跑了。众人听了和尚的话,没费多少功夫,果然在不远的上游发现了沉水的铁牛。

这个故事很简单的告诉了我们,众人看的是表象(有时候就是假象),只有少数人看的是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还比如:“地心说”被推翻的过程,“日心说”被推翻,“多普勒效应”被推翻,“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推翻等等。新理论提出者,必须要有完备的理论推导过程以及相应的试验支撑;不然,就很难纠正人类群体认识缺陷。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习惯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论断结果,把这种结果作为我们自己判断信息的基础,而忘记了去论证这个论断结果的正确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许多谣言,有些人不经过客观科学的论证,只凭个人大脑意识标准判断就妄下结论,然后以讹传讹。

结束语

我们的宇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人类意识中的宇宙却是我们单个人或群体意识中的主观小宇宙。我们习惯了被各种假象所迷惑,也习惯了被自己的意识标准所欺骗;我们习惯了对信息按简单个人标准判断,而以讹传讹。

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客观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然而就算是感知的这一小部分,也会被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大脑思维惯性而曲解。这正说明了,我们要正确客观认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宇宙,就只能靠我们的不被假象所迷惑的客观的科学的“心”去感受。

作为一个客观的理智的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摒除个人意识偏见,用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认知原因,去误导人类大众的认知标准。

宇宙其实很简单,只是被我们人类想复杂了,后面我的第三篇论文会写《真实宇宙》,带领大家认识我们客观的真实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这宇宙的万千世界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陈氏宇宙模型”的诞生。

科学分析,不求大同。不足之处请客观指正,谢谢!

陈军

公元2020年5月12日 下午17:52

备注:1、本文章发表于作者360个人图书馆、QQ空间、个人QQ群“宇宙统一论”、道客巴巴等。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本文由奇点天文作者上传并发布,奇点天文仅提供文章投稿展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奇点天文立场。

给TA充能
共{{data.count}}人
人已充能
入围博克体计划奇点妙想

天驱科普时——热力学三大定律(第二回)

2020-8-19 22:26:15

入围博克体计划奇点妙想

天文学家声称我们的太阳系可能曾经出现过第二个太阳

2020-8-21 23:03:05

1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星月明理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2. 聪明与万宝路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3. 足控福利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4. 善良就歌曲

    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5. 虚幻和月亮

    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6. 一路走来不容易

    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

  7. hongKongDoll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8. 母鸡机灵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9. 黑川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0. 永生科技-陈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11. 早晨心灵美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12. 蜻蜓活泼

    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13. 斩月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14. 细心保卫鸭子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