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探索]漫谈月球上的生命问题及其他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1年第五期。作者傅德廉) 每逢皓月当空,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妙的遐想。古今中外的许多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更是把月球描绘成拥有琼楼玉宇的仙境。嫦娥奔月,就是最动人的故事之一。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把药偷吃了,然后她就轻飘飘地飞向月宫,永远住在了那里。 月宫虽然美丽,却非常孤寂冷清。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813~858年)的《咏嫦娥》诗,对此…- 54.7k
-
[天文与文化]不同文化中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9年第六期。作者资民筠)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的确,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长,都要靠太阳来哺育,正因为太阳对生命十分重要,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出了形形色…- 58.3k
-
[航天史料]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五期。作者李喜先) 空间科学是主要利用空间飞行器研究发生在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现象,以及在空间飞行所获得的微重力等环境中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众多相关学科共同作用于空间而融合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在短短数十年的历史中,它已经迅速地得到了发展,并已具有五十多门分支学科了。这主要包括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地质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医学、空间微…- 49.3k
-
-
稀土和得天独厚的稀土矿
(选自《地球》1982年第二期。作者杨锡惠) 稀土矿中的所谓“土”是化学上沿用了很久的名称,大抵是指那些氧化物的熔点较高,同时还原较难的元素而说的,并没有严格的物理化学意义。&…- 6.1k
-
[天文与哲学]道德与星空——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一段名言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六期。作者苏宜)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在他64岁时(1788年)发表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结论中的一段话。 岁月流逝已经两百多年,当我们今天诵读品味这句格言的时候,那深刻的人生哲理依旧会在每…- 50k
-
[中国科学史]宋元数学的大起大落
(选自《大自然》1983年第一期。作者璧沧) 这篇文章回顾了我国科技史上的一个篇章。虽然谈的是数学,但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应该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十三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宋金元时期。此时在南方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安小朝廷,而北方则是面临着元军高压,岌岌可危的局面。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阶段却正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在很多方面,中国学者的工作在世界…- 2.3k
-
[物理趣谈]压力与生物适应
(选自《大自然》1986年第二期。作者张诗忠) 谈到生物的适应,也许一个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就会说出它的含义并举出适应的种种表现,例如海豚具有鳍状肢、蝙蝠生有翼状膜,这是生物器官的适应;尺蠖、枯叶蝶的姿态和颜色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个体的适应;企鹅栖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仙人掌生长在热带沙漠,这是生物生态习性的适应;鱼在水里游、鸟在空中飞,这是生物行为的适应。即便是拿细菌、蓝藻这些单细胞生物来…- 50k
-
用物理学研究生命(选自《大自然》1991年第一期)
(作者王谷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企图依据所有生命形态的共有特征给生命一个贴切的定义,以求回答“什么是生命”的问题,然而,至今却仍未能如愿以偿。看来,首要的任务应该先是回答“生命具有哪些特征”,待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揭示生命本质就会水到渠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也就可以彻底解决了。科学的发展正是走着这样一条道路,各个学科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以便…- 4.8k
-
[天文人物]缅怀戴文赛先生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六期。作者卞毓麟) 2002年5月19日上午,戴文赛先生铜像揭幕式在南京大学天文系举行,师母刘圣梅亲临会场并作了讲话。 六七年前,师母曾经致信与我,说要我写点回忆戴先生的文字,一则寄托对先生的思念,二则也为写一部较为完整的《戴文赛传》多积累一些素材。 这的确是我的心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夙愿却没有付诸行动。铜像揭幕令我猛醒:今既逢南京大学天文系建系五十周年,又正值中国天…- 43.8k
-
20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9年第五期。作者:席泽宗、陈美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世纪中国学者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研究最活跃、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的天文学史论著就不少于200种。天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这是天文学史研究全面启动的时期。 从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一批由海外学成归…- 49.6k
-
[地质趣谈]地质学中的水火之争
(选自《地球》1981年第二期。作者张庆麟) 18世纪初期,欧洲文艺复兴后,各门科学已经初步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迈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地质学却仍然遭受着神学的严重禁锢。 1775年,德国萨克森地区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弗莱堡矿业学院,聘请25岁的阿布拉罕·维尔纳任教,第一次开设地质课,从此地质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维尔纳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又有雄辩的口才,使许多本来只打算学习一些矿物知…- 50.9k
-
麦饭石的奥秘(选自《大自然》1987年第一期)
(作者李海负。作者单位:内蒙古地质研究所) 自从有关报刊报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发现麦饭石的消息后,很多人十分好奇。麦饭石是什么?它为什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具有抗衰老的保健作用? “麦饭石”这个名词,在所有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词典里都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矿物学家或岩石学家命名的,而是医学家命名的。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性…- 5.9k
-
[航天史料]深空一号探索彗星
(选自天文爱好者2002年第一期。作者吴光节) (一)为了探测波莱利(Borrelly)彗星 1998年10月24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火箭发射场,首次使用的德尔塔7326-9.5型火箭向着宇宙深处呼啸而去。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次载着航天飞行器的司空见惯的发射。这架航天飞行器的重量也只有486公斤。但是,只有美国宇航局内部的人才十分清楚这次发射的意义所在——作为美…- 45.2k
-
[航天史料]毁月决不可,探月展宏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作为地球的亲密伴侣,它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诗人和画家赞美、吟咏和描绘的对象。同样,月球也历来受到天文学家们的重视,伽利略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刚刚问世就把它指向了月球。随着近几十年…- 54.8k
-
地球有过“光环”吗?
(选自《地球》1982年第三期。作者张凌云) 地球过去有光环吗?地球将来会有光环吗?这是20世纪60年代卫星上天之后,人们提出的科学之问。 自17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土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带有光环的行星。1977年3月10日,美国和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分别通过对天王星掩恒星SAO158687的天文观测,惊奇地发现:天王星也有光环!这一发现,打破了保持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土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光…- 4.4k
-
[天文人物]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选自天文爱好者1996年第二期。作者卞毓麟) 1995年8月21日,深受国际天文学界尊敬的著名天文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因心力衰竭在芝加哥大学校医院病逝,享年85岁。人们常亲切地称呼这位美籍印度人为钱德拉(Chandra)。他生前曾说过:“凡是智慧的,也都是美的”。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体现科学之美的一生。他去世后,89岁高龄的旅美…- 50.6k
-
[天文与艺术]设计星座图随笔
繁星丽天,列宿成行,绘于帛纸,而为星图。神游星空,因星生象,或为龙虎熊犬,或为麟凤鹰狮,是为星座图。观赏星空就像欣赏交响乐,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会,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星座形象来。- 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