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业余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木星的新卫星
业余天文学家Kai Ly最近发表了他对木星卫星的长年观察报告,提出发现木星第80颗卫星的看法,虽然国际天文联会尚未确认,但不少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第一个由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卫星。 Kai Ly利用3.6米口径的加法夏望远镜在2003年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已经在这份数据里发现了23颗木星的卫星),在当年的2月24日(木星冲附近)所拍摄的其中19张影像发现三颗潜在的卫星,以每小时13到21角秒的速度在背景…- 3.2k
- 44
- 129.1k
-
毅力号火星车准备采集第一批火星岩石样本
美国航天局昨日(7月21日)表示,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正准备从一个古老的湖床遗址收集它第一块岩石样本,因为它寻找过去生命迹象的任务正在开始。 任务预计在两周内在杰泽罗(Jezero)陨石坑的一个称为陨石坑断裂粗糙地区取样。 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副署长汤马士· 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说:「当52年前美国航天员杭思朗(Neil Armstrong)从宁静海(Sea …- 3.2k
- 30
- 137.2k
-
“瞬移”的物理可能性有多大?
想象一下,我们不需要开车或者坐公交地铁,直接从自己家里被瞬间传送到办公室或者学校,或者我们不需要宇宙飞船,直接从地球被传送到月球上的基地,这种便利性是不是很诱人?其实这些瞬间传输的景象我们并不陌生,它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面出现,其原理也是五花八门。 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虫洞进行瞬间传输了。例如《星际穿越》电影中主人公从地球乘坐宇宙飞船到达黑洞附近寻找宜居星球。 以上两种方式是目前物理理论上可能允许的瞬…- 3.1k
- 42
- 141.7k
-
钢铁侠那种小型核聚变装置,人类何时才能制造出来?
能量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看上去人类的能量来源似乎多种多样,比如说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核电等等,但归根结底,除了核电之外,人类所需的所有能量其实都来自太阳,包括我们人类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也是如此。 平均每一秒,地球从太阳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就有大约1.73 x 10^17瓦,太阳一年传递给地球的能量之和,就相当于人类迄今为止已探明的化石燃料、铀矿等不可再生资源所产生的总能量的…- 3.4k
- 36
- 138.4k
-
理论上雨滴可以砸死人,可实际上却砸不死,为什麽?
一滴水从多高的地方落下可以砸死人?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可笑,水怎麽可能砸死人呢,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淋过雨,这些打在我们身上的雨滴都是从数千米的高空落下来的,而我们却安然无恙,这足以证明水滴从多高的地方落下来都不会砸死人。 人人都知道雨滴不会砸死人,但鲜有人知雨滴为什麽不会砸死人,因为从理论上来讲,雨滴应该是可以砸死人的。一个从高空坠落的物体,是否能够砸死人,有一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那就…- 3.4k
- 43
- 141.9k
-
厚而持久的尘埃盘挑战了行星形成理论
天文学家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发现了一颗年轻的恒星,周围环绕着一团令人震惊的气体。这颗名为Ceti 49的恒星已经存在了4000万年,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预测,到那个年龄,这些气体应该已经消失了。神秘的大量气体要求我们重新考虑目前对行星形成的理解。- 5.4k
- 146
- 362.6k
-
连续飞了43年的旅行者2号,在太阳圈外发现什么东西?
对于从未离开过地球的我们来说,外太空是好奇的,是神秘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种种幻想,相信有不少人肯定想象过遨游宇宙的场景:带着足够的食物,驾驶着一艘超光速的小型飞船,轻松地摆脱地球引力,冲出太阳系,遨游在星辰大海中,探索未知的星际空间,银河系之外空间究竟有什么,真的是漆黑一片,几乎空无一物,只存在少数冰冷天体,还是漂浮多个外星文明建筑物,外星文明几乎遍布整个宇宙空间?- 5k
- 157
- 333.9k
-
七夕活动丨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天文的? QQ会员免费领取!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天文的?什么事情激发你对天文的向往?又是基于什么巧合?来这里说说你的故事~ 点赞超过50人就可以获得1个月的QQ会员,获奖名额只有10名! 截至时间:2020年8月24日 5:21 获奖者公布时间:2020年8月24日 22:00 欢迎大家再评论里留下自己对天文热衷的心路历程~ 评论中的喜欢就是点赞- 5.4k
- 167
- 342.4k
-
如果乒乓球大小的黑洞接近地球时,会发生什么?
黑洞其实并不是一个“洞”,在宇宙空间中,黑洞表现为一个封闭的三维球体空间,其中心位置有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球体半径称为“史瓦西半径”,球体表面则称为“事件视界”,已知宇宙中的任何物质一旦进入“事件视界”,就再也无法逃离,即使是光也不例外。 我们通常都会将黑洞想象成巨大的天体,但黑洞其实也可以是很小的,根据“大爆炸宇宙论”,在早期宇宙中,有可能存在着局域空间里物质密度过高的情况,这…- 225
- 44
- 31.4k
-
天文家警告:「物理实验可能会摧毁我们的整个星系 ! 」人类一夜之间就会消失殆尽
型强子对撞机是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粒子加速器,当时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担忧,不过却被美国第九巡回法院驳回了这一案件,裁定「对未来伤害的投机恐惧并不构成伤害」。- 3.2k
- 40
- 129.2k
-
当恒星变成红巨星时,生命还有可能存在吗
如果我们在围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上发现生命,那么生命一定是在恒星度过了红巨星阶段、变成恒星残骸白矮星之后才出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恒星从红巨星过渡到白矮星阶段时产生的强大恒星风会造成巨大伤害。 我们的太阳,终有一天也会迎来这一时刻。太阳,大约将在50亿年后膨胀为红巨星,最终变成一颗地球大小的致密白矮星。我们一直在猜测,生命是否可以在这一恒星演化阶段中幸存,但最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命几乎不可能…- 842
- 29
- 92.6k
-
星视野 | 古天文的浪漫
面对漫天的繁星,我们在赞叹它们的美丽的同时,也常常会感到迷茫,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在现在的天文学中,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将全天划分为88星座。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也有类似的划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便于认星和观测,将天空中的若干恒星划分为一组,用地上的某一种事物命名,这一组称为一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将当时已知的星空划分为五大天区,称为五宫。北天极附近的星空称为中宫,其余四宫则以春分之…- 3.2k
- 36
- 129.4k
-
嫦娥四号研究成果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质成因
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球表面工作超过40个月昼,它上面的红外线光谱仪相机随著月球车的行走路线已测得多个位置的红外线光谱数据。红外线光谱仪相机是用于研究登陆地区上的月球土壤和月球表面岩石成分,追溯来源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太空风化、颗粒大小与多次散射、仪器的光谱响应和观测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光谱特征,并导致由月球表面光谱数据计算得到的矿物成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为了定量评估不同红外线光谱仪相机数据处理方法…- 862
- 36
- 94.6k
-
-
科学家发现巨大的星系弧,这可能会颠覆爱因斯坦的宇宙学
「巨弧」的星系在太空中延伸33亿光年 研究人员在宇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星系弧,这将挑战宇宙学的标准模型。 根据《科学新闻》报导,天文学家团队认为这个被他们称之为巨弧的星系在太空中延伸了33亿光年,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它直接挑战了宇宙中物质是均匀分布在各处的公认观念。 广义相对论实质上是关于引力的新理论,1922年,俄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将广义相对论应用于整个宇宙,建立了第一个宇宙模型。…- 3.4k
- 66
- 144.1k
-
-273.1391℃,科学家出现新突破!仅比绝对零度高0.01度
在物理学中,绝对零度指的是-273.15℃,同时也是现有理论中 「温度的下限」。 近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科学家都想人工产生绝对零度,但就像人类无法真正达到光速,只能无限接近它一样,向绝对零度发起的一次次衝锋,也只是把小数点往后推了几位而已。 随著和绝对零度的距离越来越近,物理学家们衝刺的脚步也被迫放缓了下来,最近一次朝绝对零度发起的「短距衝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完成的,创造了…- 3.4k
- 32
- 140.1k
-
用来说明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形成的全球最大模拟宇宙出炉
「宇宙」模拟的总数据为3PB(1 peta是10的15次方),但研究团队用高性能计算技术极大地压缩了这些数据,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使用,以互联网这种形式发表。 这是100TB左右的基础数据(1T是10的12次方),专门提供模拟宇宙中暗物质结构形成的资料。- 2.5k
- 34
- 124.6k
-
木星和土星上的天气可能是由与地球上不同力量驱动
研究使用电脑模拟,显示木星和土星上的主要天气系统可能由内部而不是外部力量驱动,从而导致诸如形成大的天气反气旋就像木星的著名的大红斑。- 4.9k
- 153
- 337.1k
-
地球上所有的电子堆起来有多大体积?与一只蚂蚁相比大小如何?
地球上所有的电子堆起来有多大体积?与一隻蚂蚁相比大小如何?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有不少人都会认为,虽然单个电子的体积很小,但地球上的电子数量却非常庞大,因此它们的总体积应该比一隻蚂蚁大才对。- 2.8k
- 25
- 129.6k
-
印度火星探测卫星燃料耗尽宣布完成任务
印度太空研究组织(10月3日)表示,低成本火星探测卫星使到印度成为第一个拥有环绕火星的亚洲国家。 八年后印度与这颗卫星失去了联系。 虽然作为印度技术示范的卫星设计寿命为六个月,但火星探测卫星已经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大约八年,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 该机构在声明中表示,火星探测卫星的推进剂肯定已经耗尽并且它达到它的使用寿命。 卫星 在2013年发射,第二年进入火星轨道,使到印度成为少数几个成环…- 407
- 50
- 50.8k
-
“夸父一号”首批太阳观测科学图像发布
2022年12月13日上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卫星首批科学图像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本次发布对外公布了“夸父一号”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截至目前,“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全日面矢量磁…- 139
- 16
- 25.3k
-
如果掌握了暗能量的使用技术,人类和宇宙会怎样?
物理定律很奇怪,我们还不知道宇宙是如何运转的,最神秘的是,完全未知的力量,正在支配着我们的现实。无法解释的力量,我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更不用说它们可能有什么能力。- 3.2k
- 46
- 131.8k